缠中说禅-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续-5

《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续五:从净资产到市值,资本血腥游戏的必然之路 (2007-04-17 15:36:26)转载▼ 标签: 缠中说禅 货币战争 人民币战略 分类: 时政经济(缠中说禅经济学)

昨天本ID贴了“从净资产到市值,大牛市的核变动力”,但今天必须解毒。所谓解毒,并不是说那文章有什么问题,而是必须要把这现象本身的深层含义给揭示:要资本主义死,就要资本主义亢奋无比,进而精尽人亡。那么,资本主义逐步亢奋的把戏又是什么?

资本市场的建立,就是这资本主义逐步亢奋把戏的最基础部分。资本主义这幻象下,有了货币的幻象,进而有了资本的幻象,再进而有了资本市场的幻象。在一般资本层面的交易原则,都是以所谓的净资产价值为参照系,而有了资本市场,引进一条实物资产与虚拟资产交易的等价性,因此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以资本市场上可交易的价格为基础的交易游戏,这里,一个简单的把戏,就可以蛇吞象般把大量的社会资源吞进一个虚拟的空间里,本质上,最终是一个财富大分配的过程,说一句狠话,当资本主义明目张胆的剥削成为不可能时,这实物资产与虚拟资产交易等价性的交易把戏,就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升级版本。

而国与国经济层次与阶段的不平衡性,又使得这种虚实间的游戏成为国与国之间经济战争的最直接武器。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如黑洞般把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资源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发展动力。一个没有强大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体系下的经济体,妄想打赢货币战争、金融战争,永远只能是妄想。任何全球化现状下的大国崛起,都是资本大国的崛起,也是强大资本市场的崛起。大国的崛起,就是大国资本市场的崛起,这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是无疑的。谁控制了资本市场,本质上就控制了该国的经济血脉与心脏。

反对剥削,往往是在掩盖更深刻的剥削,因为剥削早已经无形化、升级版,任何的反对,从利用社会资源上看,都是在促进剥削本身。资本主义早进化成这样一只魔兽,任何社会资源的交换与利用,都成了促使其更有力量的行为。所有人都在资本的魔性用迷失,所有在资本魔性中沉浮的,都为这资本魔兽提供动力。而那虚实的游戏,同样要席卷一切。反对资本主义的,最终被资本主义所吞没,就算是死了,其葬礼、也构成其交易,构成其GDP,为资本主义添砖加瓦;反对资本市场的,最终被资本市场吞没,资本市场高效地配置社会的资源,资本市场的采阳大法,只采集其精华,而所有的交易、所有的人,都被其筛选着、吞噬着。

本ID从来不反对这种游戏,因为这游戏必然被游戏,而且是现实地、不可逆转地被游戏着。一个不可掩盖的事实,就是人的可牺牲性是有限度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存已普遍不成为问题,希望以人的牺牲为忽悠的所有运动,归根结底都不可能被运动。一切企图用正义、主义、理想等把戏来战胜资本主义的把戏归根结底都是把戏,而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是高度痴呆化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与人的普遍痴呆程度成正相关,因此,我们有了垃圾商品、流行文化。流行、垃圾,是能产生大量交易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从净资产到市值,依然是大牛市的核变动力,本ID依然继续强力折腾资本市场,这虚实的游戏依然成为大国崛起的有力武器,一切不平等、血腥依然不平等、血腥,这就是资本全球化的美丽新世界。

由于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当某些国家完成市场经济奴隶社会形态时,后来的国家才刚进入这种场经济奴隶社会形态,因此,一场如同历史上游牧与农耕民族的征服与被征服游戏就不断展开。其实,在思想历史上,也有同样的情况出现。思想历史上的奴隶社会阶段,是所有文化形态中最有活力的时代,这个时代,也就是所谓思想历史上的轴心时代,人类其后的所有思想,从根本上,从来没有超越那个时代。

抛开一切名言的缠缚,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这如游牧对农耕的征服游戏。当中国制造、中国因数在全球涌动时,不过是市场经济自身演化法则的现实演示而已。最可笑的是那些所谓自由经济的信徒,当这市场经济无形的手所推动的游戏已经危害到他们主子的利益时,他们就颤抖了,他们就要拿起大棒了,他们就要歌颂起那封建农耕资本主义的种种美好来,却忘了他们的主子也是踏着市场经济奴隶社会的血腥而来。显然,只要中国继续保持这种被汉奸主子称为野蛮的经济铁蹄的快速奔驰,成吉思汗席卷天下的一幕就会在经济领域再次上演。汉奸们叫床不爽,要怪,就怪那所谓的无形的手如此地辣手摧草。

二、中国今后的发展,最有现实意义的无非是两条路子:

1、继续让无形的手发挥作用,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产生的无情动力去征服那些汉奸主子、市场经济牧师、资本主义信徒,

继续用强大的经济铁蹄去开疆拓土,占据资源、捣毁一切经济的壁垒。这种方式,肯定要引发无数经济、政治甚至军事上的摩擦,但这是一种大开大合的游戏,用直白的话,就是玩的都是悬的,玩的就是心跳。
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让市场经济的逻辑无情地贯彻下去,让所有人的欲望无限地扩展,让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等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继续扩展下去,成为一个战车,捣毁一切阻隔,在最后的大决战中成就霸主地位。
用中国传统的路子,这是阳刚的路子。
这个路子当然也是一个路子,按这路子走下去,就必须外刚内柔,将市场经济内在血腥所隐含的内在暴虐动力发挥到极致,这是走乾卦的路子。

2、对所谓无形的手,实质就是人类欲望的肆意扩展进行有计划的调控。

市场经济无形的手制造的动力,如同人的欲望制造的性能力。
按道家的玩法,第一种方法就是肆意欲望,采阳补阴,广采面首而成就之。第二种就是控制转化欲望,采自身的大药而成就之。
中国经济欲望萌动的性能量,如何通过内在的修炼而成就,就是第二种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游牧军事的强悍就在于,内在的欲望超越了现有的条件,在内部不能消耗这种能力,因此只能向外扩张去消耗,就如同那荷尔蒙所萌动的春情在夜色中无可阻挡地挥霍。
如果能转化这种挥霍,化为打通任督奇经的能量,则可成就自身的超越。
如同人体,饱暖思淫,经济发展的积累在不平衡的无保障状态下,那些过于饱暖的、占据社会有利资源的,必然转化为投资的冲动;
而饱暖不足的,没有社会资源保障的,必然大量储蓄而拒绝消费。
投资在消费不足的国内市场不能得到宣泄,就必然走如游牧军事的道路。
游牧军事中的人,只不过是战争的机器,而市场经济这阶段的人,不过是经济的机器。
显然,如何把经济剩余化为对人的经济生存的总体保障,就是这转化的最重要前提。
3、4年前本ID写正文时,用有点戏谑但实质严肃的口吻说要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转化为让中国最贫穷的1亿家庭成为10万元户,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
当然,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现在不断展开的反哺三农,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但这力度还是太低,如果真玩这模式,就要加大力度,用经济能量冲破社会结构的脉络,通则不疼,当完整有效的、涉及住房、医疗、教育等的保障体系被有效建立,那消费的瓶颈才能真正有效打开,内需拉动才可能真正出现,一个最强大内需支持的国际化大市场才可能形成。
一旦这个有最强大内需支持的国际化大市场高效运转起来,就如同人体大周天的运行,生生不息,一切外邪又何足挂齿,都被采而化之了。这样,外柔内刚,走的是坤卦的路子。

人民币,就是中国经济性能力的现实体现。一个阳痿是无性能力可言的,一个货币疲软的国家也是无性能力可言的。
中国的崛起,就如同性能量充足后的自然反应,无须多论。但目前的关键就是,汉奸们企图把充满能量的中国当面首卖到他们年老色衰的主子那里玩断臂山,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中国目前的性能量只有上面两种可接受的解决方式:把汉奸的主子当面首给采阳补阴了,把他们全给吸干,成就采阳神功;或者就是自我修炼,把性能量转化为打通经络的利器,到时候,采阳神功也自在其中。

只要是这两条路,无论乾坤、刚柔,都是正道,至于走哪条,关键是机缘时机及相应的人才等的配合问题。
而且这两条路子本来就可以并行,采阳不妨修身,修身更能采阳,只要不听汉奸的引诱被卖去当面首,一切都好商量。
至于如何根据当下的能量,在国家间不平衡分布与国内不平衡分布下采取相应的现实对策,就是后面逐步展开的话题了。

三、相对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转型及金融重构

无论对于媒体还是专家,流动性过剩的流动性,业已过剩。一切经济现象,只要被贴上流动性过剩标签,就被描画成洪水猛兽。然而,竟无人追问,这棒杀一切的流动性过剩,真是矛盾之根本吗?以水为喻,河伯之水注于小泽,流动性过剩泛滥而洪水滔天,若注于大海,又何来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关键不是洪水如何凶猛,而是注之小泽还是大海。

流动性过剩,只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与相应的经济、金融等结构所构筑的当下资金吞吐能力相关。洪水,只能疏导而不能截堵,任何用各种行政、金融手段来截堵流动性过剩的,鲧就是其命运。而只有将水道疏导而使之归于大海,才能彻底对治流动性过剩。资金如水,有着各种存在形态。地球水循环之所以能稳定维持,就在于各种形态之间能顺畅转换,而金融结构对经济的存在,与之类似。储蓄、债券等如同大海,股票、期货等如同冰川,生产、消费等如同江河云雾。各种资金形态能否顺畅转换,其前提在于是否有对海量资金能进行长期有效吸纳的资本市场。一个强大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非但不是流通性过剩的罪恢祸首,而且只有超常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才是解决相对流通性过剩的正途。

目前,中国正面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需要对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这一切同样迫切要求一个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而相对中国当下金融结构而存在的流通性过剩,为此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那些把流通性过剩归罪于资本市场的人,不仅倒因为果,而且本末倒置。目前的流通性过剩非但不是一个具有高度危害性的经济现象,而且还是中国完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的必要前提。没有完善的金融结构、强大的资本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强大、有效的资源配置,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可见的未来,特别在人民币币值依然有着广阔上升空间而中国贸易顺差的趋势依然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相对流动性过剩必将是中国经济的常态,从而为中国资本结构、融资结构、财富结构等升级换代提供契机与动力。在不可逆转的资本全球化历史潮流中,中国必然崛起的标志不是成为一个制造大国,而是要成为资本大国,只有成为资本大国,才有真正的经济大国可言。资本大国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个能容纳海量资金以及充分流动性的金融市场。而一个超常规发展的资本市场,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

目前出现的相对流动性过剩,归根结底是因为前期经济转型及金融重构的步子迈得太小,资本市场的扩张速度太慢,对中国成为资本大国的速度估计太低所致。在2002-200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864亿美元快速增长到10663亿美元时,金融市场的建设步伐却严重滞后。到如今,国债、债券等基础性市场的规模依然严重偏小,而创业板继续在无休止的创业设计中,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一如既往地只闻其声,金融衍生品市场带来的更是一次次关于风险的口水战。而同时,那些号称国外资金流入制造流动性过剩的言论却甚嚣尘上,但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在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最大资本大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金融市场必将超大规模地吸纳全世界的资金,现在这些流入的资金与之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瓢。

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不是流动性过剩、不是通货膨胀、不是其他任何可能的经济现象,而是在资本全球化这当下最大的历史潮流中错失发展的机遇,使得中国的资本大国之梦永远是梦。任何经济现象,都有相应的破解方式,但历史性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错失就是永远的错失,这才是面对当下一切经济现象时必须保持的一个最基本视角。站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资本大国的历史进程中,按照相应规模与标准重构金融市场,超常规地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从而驾御流动性过剩,使之万流归海,为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型提供强劲而又可控的动力输出,这才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