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中说禅-2007-05-107-大牛市的序幕,还未真正拉开

股市走势看似复杂,其实有规律可言。
这轮已延续两年的上涨行情,在技术上其实十分简单,为了能清楚说明,必须先揭示一个上证指数的历史走势规律。
为了简单起见,只以月线为例子。1992年5月,上证指数创出1429点的第一个历史高点,其后的历史高点,都与该点位及时间有着密切关系。

1993年2月,上证指数1558点的历史性大顶,恰好触及1429点开始,每年上涨180点,每月上涨15点的压力线,当月该线在1429+15X9=1564点。

2001年6月,上证指数2245点的历史性大顶,恰好触及1429点开始,每年上涨90点,每月上涨7.5点的压力线,当月该线在1429+109X7.5=2246.5点

以上两个历史大顶都是上证指数历史上最重要的顶部点位,都与1429点开始的按某速率上涨的压力线高度相关,这显然不能以巧合来敷衍解释。有人可能要问,相应速率是否随便设置?答案是否定的。

任何人都知道,圆周是360度,这构成分析的基础。以每天上涨360点为基准,相关压力线速率以其1/4、1/2、3/4等比例构成。显然,在上述两例子中,压力线速率分别由1/2和1/4构成。

由此不难理解,从2007年1月开始的3000点下盘整,不过是突破1/4线后的强势回调整理,3月,该线在1429+178X7.5=2764点。经过1-3月的调整,在3月初确认对该线突破的有效,而所谓的227大暴跌,不过构成对该线的最后一次回抽确认,其后出现的大幅上涨,在技术上理所当然,不过是1/4线突破确认后,展开对1/2线顺理成章的攻击。只是不学无术的空头,对此茫然不知,演出了一场企图在2700点放空的闹剧。

5月,1/2线在1429+180X15=4129点,该点位在技术上有强烈意义。从时间上看,1429点开始有着同样重要的历史规律。1558点与1429点相差9个月,2245点与1429点相差9年,而今天5月,是1429点以来的180个月,360的一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间之窗,其后,不发生点事情,显然是不可能的。

从纯技术的意义上,1/2线能否有效突破,是考验本轮大牛市的真正试金石,不能有效突破该线,将使得受制于十几年来1/2压力线的运行模式依然延续。反过来说,到目前为止,这两年股市的上涨极端温和,是旧有的股市运行内在速率引导下的恢复性上涨,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有效突破1/2线,一轮脱胎换骨的大牛市,才真正拉开序幕,否则,不过是以前节奏、速度与模式的重复而已。

因此,能否有效突破该线,构成对多头的真正考验,而空头,必然以此为屏障展开反攻。
围绕该线的争夺,将构成两年以来第一次真正有分量的多空对决,一场决定行情新旧模式的大对决。
相应走势,只有三种可能的演化:


一、在该线前止步或在该线上形成多头陷阱进而形成一个大级别顶部;
二、突破该线并围绕该线进行强势的、如1-3月在突破1/4线后进行的类似盘整,然后寻机突破。
三、强力突破并远离该线后,以一个强势的回调来确认对该线的突破,然后再展开对3/4线的攻击,目前该线的位置在1429+270X15=5479点。

1
2


无论市场采取哪种选择,对该线的突破、回试、确认等,都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因此至少在7月之前,该线将主导着大盘的走势。
至于大盘究竟采取哪种选择,无须预测。
一切市场走势都是市场所有参与者合力的结果,并没有上帝事先确定。
而市场的选择,当下地在走势中呈现,只要对市场日线以下级别的走势规律有足够认识,不难从中提前发现。

无论市场最终如何选择,都不过构成超级大牛市的一个小片段。
该1/2线是新旧两种模式的分水岭,一旦有效突破这每年上涨180点、一直控制大盘十几年的压力线,就能把该线有效转化成其后行情发展最坚实的底部支持。
突破是迟早的事,而基础打得越扎实,对行情发展越有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encoding: utf-8
import os, sys
from sys import argv


def main():
base_year = 1992
base_month = 5
base_index = 1429

target_year = int(sys.argv[1])
target_month = int(sys.argv[2])

gap = (target_year - base_year) * 12 - base_month + target_month
index_1_8 = base_index + gap * (7.5 / 2)
index_2_8 = base_index + gap * (7.5 * 1)
index_4_8 = base_index + gap * (7.5 * 2)
index_6_8 = base_index + gap * (7.5 * 3)

print("\ngap = %d months\n" % gap)

print('-----------%d-%d 压力线-----------' % (target_year, target_month))
print(' index_1_8 = %d' % index_1_8)
print('* index_2_8 = %d' % index_2_8)
print('* index_4_8 = %d' % index_4_8)
print('* index_6_8 = %d' % index_6_8)
print('\n\n')

sys.exit(0)


if __name__ == '__main__':
sys.exit(main())

中国资产定价趋势

1)在与美圆的货币战争中,中国正越来越面对着战败的危险(2006-03-10 00:17:18)

(写于一年前,其后有了人民币升值,战略大败之开端)
中国在某些海龟、老右派以及既得利益集团的操纵下制造了2001年开始的房地产狂潮,
现在又策划所谓的国家股减持阴谋,完完全全在配合着美国人的货币战略。
而中国的老左派、新左派又是对现代经济一窍不通的糊涂蛋,以为喊两句人民就可以刀枪不入如义和团一般。
相应地,左右瞎斗就如螳螂与蝉一般,笑杀了后面那只美国黄雀。
日本人当时也为他们外汇储备的超高增长、经济的全面外向型胜利以及房地产狂潮而欢呼,与中国目前的情况如出一辙。
看看现在日本的情况吧,就知道什么是圈套,什么是放纵以后的颓唐。
而日本比中国要好的地方在于:日本没有海龟,没有买办,没有日奸、没有丧心病狂的既得利益者。

2)按中国目前的经济管理水平,楼市必然股市化!(2006-03-29 11:01:52)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主要就是一种惯性,在这种经济惯性下,只要不是太大的笨蛋,想把中国经济搞跨也有点难。
最近楼市又有点折腾,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按目前中国的经济管理水平,楼市的股市化是其必然的趋势。
现在股市不也走得很好,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多头在乱叫嚷,一切都很好。
楼市现在也很好,有人炒楼跳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的,世界上没有不曾出现跳楼的楼市,市场经济从来就不是温情脉脉的。
任何跳楼的人都因为自己的贪婪和愚蠢,没有人逼你一定要去买楼的,炒楼就更活该。
市场经济就是折腾经济,上上下下的享受,一切陷阱都是为人类的贪婪愚蠢而设置的。
所以该怎样还怎样,输赢都是游戏。没有这种心态,你还市场什么?
楼市股市化的结果怎样,看看股市就明白了。
而对于经济发展周期有了解的人就知道,现在的楼市情况和10几年前不都一样?
想想92年的股市和楼市,就知道世界是轮回的。以前发生的事情重复发生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有预期的人早走人了,待在里面只不过是自己有毛病。想怪谁?
真话总是难听的,但不听真话的,最终都很惨。
现在骂股市的人,过段时间反转过来了,也就是踏空的一群,左右挨巴掌,楼市中也一样的。
(本文写于2005年5月25日首发强国,6月6日股市破1000点见底、楼市经过6月风暴震荡后继续强势至今。)

1
2
这点预测的不大对, 中国房地产一直涨了十几年,  涨到了2017年还未见崩溃,
政府现在采用的是行政性手段是凝固住房地产, 使其价格不大幅下跌

3)房奴,自己傻还出来现眼,丢人不?!(2006-05-13 18:30:03)

这两天,所有的媒体大概都在开“赛傻大会”,一会儿是读错字的所谓大师,一会儿是再次被女人抛弃后撒野的摇滚老男人,但说得最多的,可能还是那所谓的房奴了。
究竟什么是房奴,也没什么经典的定义,大概就是炒股炒成股东之类的傻人。
这种人,根本不值得同情。自己傻还出来现眼,丢人不?!
这种人基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削尖脑袋往所谓的大城市挤、爱慕虚荣超前消费、投机不成撒泼撒野。
这些喊得最凶的所谓房奴,根本就不是什么穷人,真正的穷人根本不可能想到买房子,真正的穷人就算房价回跌70%也买不起房子。
这些所谓的房奴都不过是些所谓的白领、小资,一群得了便宜就卖乖,自己失算就怨天怨地的废物点心!
贷款买房是你自己的选择,全世界贷款买房的都一样,中国并没有任何的特殊,市场经济就意味着,任何市场行为都对应着风险,就像股市入市必须要知道市场有风险而且风险自担,贷款买房也一样,自己算计不好就像股票被套牢一样是活该。
房子,买不起可以不买,或者买可以买得起的,这就是最基本的原则,要没风险就一次性付清,至于炒楼的套死了活该!
可以很坦白地说,本ID虽然有很多房地产的朋友,但从来不干什么房地产,那比起期货、股票来钱、套现都太慢;虽然在好几个大城市都有置业的经验,但每次都是一次性付清,而且2003年以后就从来不想再买什么房子了,更加不会炒什么楼,因此,本ID至少在利益上是可以客观公平地看待这件事情的。


可以这样说,目前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是社会转型以及世界经济大变动的综合结果。
首先,由于全球化,资源价格必然有在世界范围趋同的倾向,目前世界经济大变动,资源价格在全世界范围大涨,从某种意义上,房价是涨得最少的,看看有色金属、原油等就知道了。
而中国的资源价格在原来的经济体制下普遍比世界价格要低,在这种双重力量下有很强的上涨动力就十分正常了。

其次,由于人民币的强烈升值预期,人民币资产成为巨量世界性游资的追逐对象。这一点,在本ID几年前强烈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有名网文中就多有论述。现在,既然人民币升值这个口开了,就必然要面对这个结果,这又有什么可值得说的?而且这种趋势只是刚开始发挥作用,真正猛烈的还在后头,任何有点经济常识的都可以看清楚。

最后,政府如以前股市中一样,在房地产政策上有着极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有如去年股市开始的那样力度的大变革才有可能实现。
希望这次股市的经验能够被很好总结,然后在房地产等方面得以推广,这可能是政府唯一能干也应该干的事情。

现在的房奴,就如同去年股市下跌时的多头,企图要挟政府为他们自己的愚蠢埋单,门都没有!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大肆吵作,除了暴露自己如房奴般的愚蠢和可笑,也是其逐臭本性的体现,而一些境外媒体的加入,就更是别有用心,值得警惕了!
1
2
3
资产定价全球化, 中国的房地产 资源 参与全球定价, 要上涨
人民币升值预期,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 热钱需要保值增值, 有一部分热钱参与了房地产,资源类产品的投资
政府土地供应不够, 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土地供应政策类似于全球通以前的股票供应不足.


## 4)潘石屹、任志强又没几个钱,盯着他们干啥?(2006-05-22 12:57:18)
最近房地产又成了所谓的热点,一说房地产,什么潘石屹、任志强之流的就被盯着。
真是奇怪了,潘石屹、任志强又没几个钱,盯着他们干啥?例如,期货、证券中随便一个小主力,资金实力都比他们强多了。
而且火星人都知道,房地产里拿一块地和股票里抢一个庄的概念可大不一样,后者基本上有钱有技术就行,
前者有钱有技术也没用,没关系没门道,基本都瞎掰,而有关系有门道,没钱也可以充大爷练空手道了。
关系、门道和什么地方相关,这个,连火星虫都知道!

抛开土地取得的非正常费用,现在房地产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政府那里。
要解决房地产问题,就是一定要实行房地产开发的双轨制。
针对中低收入的房子,其土地必须是政府免费划拨的,房地产商加上建筑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后价格自然下来,
甚至可以组建大型的国企专门负责这件事情,完全不以赢利为目标;针对高收入的房子,其土地的取得就走拍卖等方式,但其中的程序必须要继续完善,房地产商风险自担。
当然,一般房子地段一定不会好,好的地段,光拆迁就不知道要多少钱,拆迁钱少了,你问那些所谓的穷拆迁户愿意吗?政府有这钱吗?
这种房子只能全面市场化,只要有人买,多贵都正常。

世界没有什么完全公平的事情,在以前分房的时候,有权当官的不也有优先权吗?
现在其实比以前公平多了,至少在人民币面前人人平等了,这就是历史的进步。
至于那些发展商,就低调一点,在其他领域比你们牛的人多了去了,如果没有当鸭子坐台的爱好,少出来几次见人不会死人的!



## 5)鄙视网上反对国内油价上涨的主流! (2006-05-28 12:34:55)
网络,绝对不是什么穷人聚集的地方,真的穷人,根本就没钱上网,而现在中国一亿多上网的人中,绝大多数都不过是所谓的小资,还有一些酸馊文人,

网络上的大众意见,只不过是反映了这些小资和文人的酸馊意见。
如果套用以前的所谓阶级分析,现在的网络,只不过是小资产阶级和被收买的工人阶级贵族的垃圾场。
在网络上,除了反对房价上涨,反对国内油价上涨的声音是最大的。
为什么?很简单,就是现在国内油价上涨最触及的利益阶层刚好一致于现在网上的所谓主流,这一群小资产阶级和被收买的工人阶级贵族的垃圾。
如今的媒体、文化圈都被这群腐朽无能的中国小资产阶级和被收买的工人阶级贵族垃圾所把持,这也是目前文化领域垃圾化的阶级根源。
这群人的特点就是爱慕虚荣,口是心非,一边在虚拟的空间中大骂市场经济,一边在现实中为了一些市场经济的蝇头小利而到处逢迎。

明明经济实力不行,就要贷款买房子,还要贷款买车,中国的所谓中产阶级是全世界最无耻、腐朽的一群。
就以车为例子,欧洲的中产阶级早就以买小排量为潮流,而中国经济实力远远不及欧洲的中产阶级们,打肿了脸去以大为荣,恨不得人人都开888缸的才有面子,油都买不起还充胖子?破产了都活该!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源价格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现在的房价、油价的上涨正是这种趋势的基本反应,完全是合理的。

有多大头就戴多大的帽子,喜欢戴大帽充大头的中国中产阶级在这种趋势下,将彻底暴露他们无能、无耻的本质。
只有把这群小资产阶级和被收买的工人阶级贵族垃圾打得稀巴烂,中华文明的最终复兴才有真正的希望!
1
2
目前网络上的主流声音只代表了部分白领 工人阶级贵族
更多的人群是农民, 他们没有上网的能力


## 6)收购中国,从宝邯之争说起!(2006-06-02 21:44:58)

资本全球化,就意味着资产价格的全球化定价,最近国内房价、油价的变动正反映了这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而这一切,最终也会最充分地在资本市场中体现,

特别,当国内资本市场全流通后,这种反映就不单单是一种理论了。

7)投资中国房地产,脑子进水的表现!(2006-06-26 19:06:42)

曾不止一次说明,本ID在国内几个大城市都买过房子,但从来不炒房子,只是为了各地跑时不要整天住酒店,想干点动静大点的事都不方便。
正因为如此,当本ID说“投资中国房地产,脑子进水的表现!”时,没有任何的利益,只是就事论事。
否则,如果按照有房族的利益,当然要鼓励大家买房子,然而,本ID还是要说,只有脑子进水的才投资中国房地产。
当然,本ID买过这么多次房子,并没有脑子进水,因为这只是为了自住,而不是投资。
这里说的是投资。所谓投资,必须这个投资有一个可以被权力的权力,而中国的房地产有什么权力?
地球人都知道,在中国,土地不是私有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国的房地产不能叫房地产,因为根本没有地,只有房,房不过是空中的一个泡沫,中国的业主只不过是泡沫里的一个长期租户而已。
本ID反对保护什么私有财产,即使站在客观的角度,没有土地私有制,所谓保护私有财产就是一句空话,请问,你连住的地方都是租来的,你能保护什么?所以就不要闹什么瞎掰的保护私有财产了。而且历史上私有财产的保护其实不过等价于对没有战争和革命的空头承诺,战争、革命一来,企图保护私有财产的自己连命都不一定保住,就甭瞎掰了。
从实际上看,投资中国的房地产还不如投机中国的权证市场,权证里一两个月长10倍的都有,而中国的房地产不过就是一张70年的权证,准确说连权证都不如,至少权证到期可能还有点什么,房子到期就什么都不是了。现在说什么到时候可以补地价之类的都不过是瞎掰,而这类瞎掰都不过是开发商闹出来的玩意。中国的开发商,某种意义上类似创设权证的庄家,只有傻子才会把他们当回事。
当然,虽然脑子进水,但只要有更进水的,这事情就有投机的机会。投资中国房地产,除非你当开发商,然后找脑子水更多的小业主把房子买走,就如同创设权证的庄家把权证卖给散户一样。这世界上不缺脑子进水的,所以这个游戏一定有得玩,谁晃晃自己的脑子,如果声音比较大,不妨参与其中。

8) 《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续二(2007-02-01 15:22:36)

“资产虚拟化“的大国溢价是一个最常见的现象,同样的资产,在中国和在泰国,价格理所当然地不一样,

就像同一套房子,在北京和在保定的价格是不可能一样的,别说房子了,就算是驴肉火烧,也不可能一样。
其实,人也是资产的一部分,在资本的世界里,富国的人和穷国的人,其人的价格就是不一样,这虽然很不平等,很不所谓人性,但却是现实。

而资产的大国溢价,最终都会反映在资本市场之上。
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对资产的收纳范围必然急剧扩大,一切中国最优秀的资产,必然通过各种途径汇聚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上,
这是支持资本市场成为资金大池子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最坚实基础,而这也是资本市场今后发展的最大动力。
不理解这个,是无法理解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意义的。

这不单单是一个量上的改变,而是一个根本性的结构改变,成为中国“资产虚拟化”历史进程的最重要标志。
中国“资产虚拟化“历史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就像资本主义在耗尽其所有能量前是不可阻挡一样。
无论谁阻碍该进程,最终都只能成为历史的罪人与笑话。

1
相同的资产,在大国是会溢价的.

9)问答

2007-03-26 15:33:59
今天不关心股市,想请教缠妹一下房市,最好讲上海的,对于穷人来说,何时买比较合适?不希望这边抄股,那边房在涨,白忙了,谢谢
==
以前写过文章,说房地产一定跌不下去,结果给人骂。本ID说的是事实,你看现在北京的房子,后来怎样?
一直涨,根本没有跌过。要房子跌,必须硬着陆,但在国家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前,政府也有很多忌讳。
总之,房价只可能有小调整,大调整,除非中国经济不行了。
本ID支持房子的双轨制,一般住房,应该国家或单位建造;高档的才商品化,不走这条路子,房价不可能降下来。
2007-04-16 21:58:58

老师,能不能在经济评论中说说楼市。记得你以前说过,中国房子没有投资价值,说过楼市要股市化,也说过楼市还要涨,到底是怎么情形呢?

楼市不实行双轨制,就解决不了问题。楼市的黑幕太多,本ID周围的所谓大地产商不少,了解的比较清楚,以后有空再说。
2007-06-12 16:04:32

缠妹,现在上海以及各地的房子又开始狂彪了,你怎么看现在的房市?可不可以象股票大盘一样给个中长期走势?你上次说过房价不会跌.那现在还没买的该怎么办???

这等于问,本ID在5元多说600635,你没买,那现在怎么办?你说怎么办?
一种是找一个买点进入,一种是先买落后,对于房子,可以就是远一点的,旧一点的,等有机会再买新的,好的,一种就是干耗,什么都不买。
具体怎样,自己选择,都可以,只要自己高兴就可以。

1
600635大众公用, 2018-01 现在低于5元, 值得战略性持有大众公用

2007-08-30 16:44:32
缠jj好!
请教:你认为中国的一线城市的房子还能涨到什么时候,都买不起房子,真苦恼啊…
==
听说要40%首付,这一招涉及的利益矛盾太大,能否最终出来,本ID都有点怀疑。中国很多事情,不到最后一秒,不能说100%肯定的。
2007-09-20 15:48:13
缠姐为什么没有对煤炭股建仓?
==
本ID也没对房地产进行建仓,本ID不喜欢房地产商人的嘴脸,同样不喜欢煤炭里的血泪。难道不搞这些玩意,本ID就没法活不成?
2007-09-20 15:58:18
妹妹想听听您对北京现在房价后市的高见,房市如股市,谢谢。
==
没有下跌空间。北京比起其他地方,房价以及一点不离谱了。你去深圳、江浙地区看看。看完,你就知道北京房价怎么样了。
2007-09-20 16:21:18
刘军洛说股市2008年要跌破2000点,黄金要涨到3000美圆一盎司,房价更要涨上天,人民币要惨烈下跌。
缠主您觉得我们小老百姓该怎么办啊?
==
世上跳大神的,多了去了。鬼子来了,中国不依然中国?

10)房地产泡沫,经济发展的真正毒瘤(2007-10-09 20:57:56)

在经济发展中,希望不出现任何的泡沫,是不切实际的。
泡沫是必然的,而泡沫破裂引发经济调整,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阶段,从本质上是不可逃避的。
但不可逃避的泡沫,亦有好坏之分。
区分的标准就在于,是否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深层结构与运行。通俗地说,股票市场的泡沫,属于好泡沫;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就属于坏泡沫。股票市场,就算泡沫破裂了,但由于不是直接作用在实体经济层面,所以其影响是有限的;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旦破灭,整个银行、金融体系就将受到最直接的冲击,其影响是灾难性的。
如果股市泡沫破裂是一场重感冒,那么房地产泡沫就是癌症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关于这两种泡沫以及相应破裂后的影响,都有很多经典的例子,而其中最为熟知的,就是美国世纪之交互联网狂潮引发的股市大泡沫和破裂,以及日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房地产狂潮引发的经济大泡沫和破裂。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日本那次的世纪大泡沫是因为股市引发的,而实际上,最终引发其经济大跳水的是房地产泡沫以及泡沫破裂后造成的整个金融体系的严重破损。单纯说股市泡沫,日本那次和美国的互联网泡沫根本无法相比,美国那次连市梦率都炒出来了,纳指更是几个月内就从5000多点崩溃到1000多点,但美国经济并没受到太大的影响。为什么?就是因为房地产泡沫没起来,而银行、金融体系没有受损,实体经济依然健康。
而美国这次的次级债风波之所以危险,就是因为来自房地产,一个如此小的波折就引发银行、金融体系的不少震动,由此可见,房地产的问题绝对不会是小问题,其放大效应与对银行、金融体系的影响都是致命的。美国这次之所以还不会出真正的大乱子,就是因为其房地产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泡沫,因此,暂时还是虚惊一场,但这已足以引起各方警醒。
比单纯的房地产泡沫更大杀伤力的,就是股市中房地产股票比重太大,在虚实两方面制造房地产泡沫。房地产企业,通过所谓的重估,拉抬自己的股价,从而用极高的价格在市场上圈钱,再去圈地,炒高土地价格与房价,然后再进行重估,开始新一轮恶性循环。没有比这种游戏更能制造恶性经济泡沫的,这绝对是致命的游戏。
因此,当某些公司戴上世界上最大房地产企业的高帽高呼要去冲击万亿市值并借此大肆高价增发圈钱,有些股票只是因为某房地产企业的注入就连拉几十个涨停之时,这房地产与股市的虚实结合所产生的危机就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在股票市场上做庄的,只要资金链不断,那杠铃还不一样能一直举着?那些大面积囤地的房地产商,本质上和庄家没什么不同,如果他们从资本市场、银行体系上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那房地产的狂潮是不可能得到平息的。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是太慢而是太快了,必须在相当长时间内限制房地产企业的上市以及再融资,严格控制房地产企业的信贷规模,严厉打击囤地现象。而对房地产的发展,其战略以及政策、资源等的配置,都应该采取双轨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对房地产问题的解决,本质上都采取双轨制,而不是单纯地把房地产问题抛给市场。
面对大多数公民,房子绝对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须品,必须保证的权利。“居者有其屋“,这就是检验一切房地产政策的最基本标准。对于大多数居民的居住问题,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是绝对行不通的。而中国的宪法规定土地公有,因此国家的土地必须首先保证所有公民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在满足这个需求之后,才谈得上市场化的需求。而对于少数经济能力较强的公民,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更高标准的房屋消费,其价格可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总之,房地产问题的处理绝对不能实行“拖“字诀,这问题越迟着手解决,积累的风险将越大,而相应化解的手段也将越少,一旦积重难返,那就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而中国经济的希望,不在于有多少世界级房地产企业,而在于有多少领导世界技术发展潮流、真正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至于那些过多关系能量、过少技术含量的房地产企业,在财富榜中还是不要太多了。

11)中国经济,已需治理整顿(2007-10-15 08:32:52)

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关口,由被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诸多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而房地产泡沫也到了逐步不能被泡沫的程度。
经济的过热,使得通货膨胀已成为一个可能需要面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是被经济的热度烧焦,还是冷静地进行反思,采取正确的选择,就是最近必须做出的抉择。
实体与虚拟经济的结合,在中国依然是一个试验课题,没有任何有经验,如何能稳步推进,而不最终327化,这同样是一个抉择。
事实证明,一放就热的中国经济陋习,并没有多少改变,现在,需要的是治理整顿。
股市,最终要看的是经济政策的选择,这一切,很快就有谜底。
戏,总是要高潮后死去的。制造高潮,不过是为了制造死亡。
选择,总是自己的。自己的命运,自己选择。本ID没什么可说的。
资金、技术都准备好了,就看那政策之窗的打开,如此而已。

12)解盘、治癌及周末与下周本ID动态预告(2008-06-12 15:23:31)

说实话,站在本ID私人角度,本ID是彻底欢迎一个大的亚洲金融风暴,至少本ID这次就可以买到比现在便宜一半的房子,
而且本ID一直仓位极轻,基本就是空仓,所以本ID并不介意出现一千几百点的位置,


想想那时候,60元走的中铝6元买回来,病都马上要好了。

但是,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站在全民利益的角度,肯定不能这样的,而现在本ID的所为,其实是损害私人利益的,但这并不是本ID所介意的。

1
现在中国铝业8元左右, 非常值得战略性持有

13)中国的楼市大概真要崩一次盘了(2008-06-16 12:49:59)

周末两天,大肆看房,把城里可看的盘基本都蜻蜓点水了一遍,以后就重点要去有点兴趣的盘子里仔细考察了。
这点水不重要,不过确实发现大问题。
本ID已经N年没去买房子了,对房子的问题没什么切身感受,这次一走,感受颇深,大概这中国楼市真要劫数难逃了。
看房这两天,在所有的盘子里,基本就没别人看,而且卖房的很容易就给出较大的折扣,本ID去看房的时候怎么说都是周末,按这城市在全国房地产的超前地位以及极高的市场经济活跃度,出现这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这城市,以前惯常是一个楼盘刚开始,就可以第一天卖几百上千套,回几亿甚至十几亿的钱,现在,本ID看这城市每天的销售统计,每天成交几套的盘子,都可以排前几名了。
过一两个月,大概形势会更明朗,特别奥运会之后,连最后的题材都见光死后,大概这楼市才会真正迎来困难的时候。

14)人类共业下的真理及证明(一)(2008-07-08 08:43:12)

今天下午,有N个楼盘需要去看,一收盘车子就过来接,所以写不了帖子,只能一大早起来先把任务完成,也是为了兑现诺言。
之所以要去看楼盘,主要是价格出现很大松动,


而更重要的是,最近国家方面大概还是被银行系统给套住了,所以也出现松动,

这两个不同方向的松动是否制造出楼市的短线最后一跌,需要去观察观察。
不过,有一点不用观察,后一个松动如果真的大面积成为现实,那么,那些最后一口气的炒家就有了救命稻草。
而本ID总觉得,这次死的人太少了,教训不够深刻,如果这样喊几下疼就可以让管理层低头,那真是悲剧。
有些事情,不从根子上解决,只能是永远的轮回。
如果是这样,2008年和1994年是一回事,还是被同一东西套住,这不是悲剧又是什么?

1
1994年也被银行套住了?

15)侃侃股票\音乐\房价\病情(2008-07-09 16:06:27)

昨天看房子,发现有人已经开始预谋反弹了,现在国家的态度很关键,是被劫持还是继续坚定不移(其实也从来没坚定过,说句不爱听的,秀的成分太多),
利益集团肯定是不会束手待毙的(其实他们在这次所谓的调整中也没受什么伤,只是清洗了一些虾兵蟹将,真正的厉害角色好象更牛了)。
当然,按本ID对管理层的认识,他们被劫持的概率太大,


一个银行系统就够他们想的,而实际上,用银行系统的所谓风险来劫持国家,这种把戏搞了十几年还在玩,而管理层竟然每次都中招不误,你让本ID还能说什么?
银行就是银行,一边股份化商业化,一边还让国家背着,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变态的事,如果有了,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一定要这样,干脆就双轨制算了,专门有几家留下来,福利性质地针对低收入人群,保证不会倒闭,其业务来源主要以政府性项目提供,这样就基本旱涝保收。
其他银行一律市场化,特别与房地产相关的业务,只能市场化的银行从事,而这种银行是可以随时倒闭的,一切风险自担,国家就不背这本无关的玩意了。

如果不这样,国家永远会被人劫持,现在的利益集团已经逐步国际化,后面的国家层面风险,如果不彻底来一下,就怕以后想被劫持也没人管你,
因为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就被直接打倒,对打倒的还劫持什么呀?

双轨制当然是很笨的方法,但却是对应二元化基础本身的,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最笨的就是最好的,这叫傻人有傻福,

怕的就是有些人聪明不来又不肯去傻还占着茅坑,那就吃某些饭桌上不宜谈论的物体去吧。

1
2


16)谨防奥运后经济出现断崖走势(一)(2008-08-03 21:23:54)

一切都是人心的合力,也就是参与其中的众生共业,市场经济亦如此。
而调控,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都不过是合力之分力之一、众缘之一缘,如果调控者对此没有清楚认识,那么永远都只能是盲人摸象。
其次,调控者虽然是分力之一,但却是有巨大影响的分力;虽然改变不了中长期的趋势,却能制造短期的巨大混乱。
因此,这严格地要求调控者不能有私见与私好。
如果对股市没好感的就对股市特别严格,对房地产有利益的就对房地产格外偏松,这事情就无论如何都要变味了。
而这往往不是有心之举,人之好恶都在细微之间体现,可能自己都不能体察。

17)谨防奥运后经济出现断崖走势(二)(2008-08-07 08:14:49)

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包括:对于中国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幼稚的体系,就算是房地产如此不堪的领域,站在大的经济层面上,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目前的房地产价格,站在历史的层面上,依然是一个大牛市走势下的中继性价格。
问题的关键只在于,目前的调整是以断崖式还是平台式完成罢了。
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包括:对于中国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幼稚的体系,在基本的经济框架成熟前,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所谓的流动性过剩,不过是过剩资本等可热点热点资源的净流动,这是中国经济最可珍视的资源,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可热点领域以及相应的轮动,而不是资源过多了。这一点不及早纠正过来,永远不可能有好的宏观调控。
一个清醒的认识更必须包括:一个断崖式调整对总体经济的伤害的巨大的,需要疗治的时间与资源同样是巨大的,而一个合格的调控,虽然不能让调整人为消失,但却能选择调整的形态,而一个平台式的最终调整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好的选择。在一个平台调整中重新调节好我们的舞步,把该补的课补上,这是目前唯一正确的选择。
至于众人所热论的通胀,不过是经济体自身未有效建立以及运行调控润滑不够产生的热量流散,以通涨为病不过是表面之见,根源不在那里而在经济体的建立与运行上,不对此下手而想强压通涨,最终只会堕落到高通涨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死局里,那时候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愁滋味了,现在这些算得什么呀?

总结一下:

1.缠师的专业的是炒股,隔行如隔山,非要让他预测房价,并不公平,所以,宏观地看吧。

2.大的方向,缠认为:对于中国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幼稚的体系,就算是房地产如此不堪的领域,站在大的经济层面上,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3.治理房地产泡沫的措施,缠认为:本ID支持房子的双轨制,一般住房,应该国家或单位建造;高档的才商品化,不走这条路子,房价不可能降下来。

4.对于该不该继续买房子,缠认为:这等于问,本ID在5元多说600635,你没买,那现在怎么办?你说怎么办?(呆萌啊,面对半山腰上的房价,该不该买?风险自担吧。)

5.房地产是否有泡沫?缠在07年认为:房地产问题的处理绝对不能实行“拖“字诀,这问题越迟着手解决,积累的风险将越大,而相应化解的手段也将越少,一旦积重难返,那就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

6.普通人不能和缠比。近十年,对缠那个层面的人来说,投资房产并非最优选择,对大部分普通人,似乎是。

7.对于小资、房奴、走穴地产商的很多言论和行为,缠是比较讨厌的,并进行了批判。特别是“鄙视网上反对国内油价上涨的主流”这篇,对小资“无耻、无能、腐朽、爱慕虚荣、口是心非” 的劣根性进行了犀利剖析,说实话,看完我也洗心革面了一番。

8.缠对房价的看法,现在也过了十年了,对错也都有所印证。我认为,最最关键的一点是,缠对中国经济大势坚决看好。所以,无论房价短期内或涨或跌,希望大家都能够坚定信心,从容应对。

beautiful_idiomatic_python

https://github.com/JeffPaine/beautiful_idiomatic_python

Transforming Code into Beautiful, Idiomatic Python

Notes from Raymond Hettinger’s talk at pycon US 2013 video, slides.

The code examples and direct quotes are all from Raymond’s talk. I’ve reproduced them here for my own edification and the hopes that others will find them as handy as I have!

Looping over a range of numbers

1
2
3
4
5
for i in [0, 1, 2, 3, 4, 5]:
print i**2

for i in range(6):
print i**2

Better

1
2
for i in xrange(6):
print i**2

xrange creates an iterator over the range producing the values one at a time. This approach is much more memory efficient than range. xrange was renamed to range in python 3.

Looping over a collection

1
2
3
4
colors = ['red', 'green', 'blue', 'yellow']

for i in range(len(colors)):
print colors[i]

Better

1
2
for color in colors:
print color

Looping backwards

1
2
3
4
colors = ['red', 'green', 'blue', 'yellow']

for i in range(len(colors)-1, -1, -1):
print colors[i]

Better

1
2
for color in reversed(colors):
print color

Looping over a collection and indices

1
2
3
4
colors = ['red', 'green', 'blue', 'yellow']

for i in range(len(colors)):
print i, '--->', colors[i]

Better

1
2
for i, color in enumerate(colors):
print i, '--->', color

It’s fast and beautiful and saves you from tracking the individual indices and incrementing them.

Whenever you find yourself manipulating indices [in a collection], you’re probably doing it wrong.

Looping over two collections

1
2
3
4
5
6
7
8
9
names = ['raymond', 'rachel', 'matthew']
colors = ['red', 'green', 'blue', 'yellow']

n = min(len(names), len(colors))
for i in range(n):
print names[i], '--->', colors[i]

for name, color in zip(names, colors):
print name, '--->', color

Better

1
2
for name, color in izip(names, colors):
print name, '--->', color

zip creates a new list in memory and takes more memory. izip is more efficient than zip.
Note: in python 3 izip was renamed to zip and promoted to a builtin replacing the old zip.

Looping in sorted order

1
2
3
4
5
6
7
8
9
colors = ['red', 'green', 'blue', 'yellow']

# Forward sorted order
for color in sorted(colors):
print colors

# Backwards sorted order
for color in sorted(colors, reverse=True):
print colors

Custom Sort Order

1
2
3
4
5
6
7
8
colors = ['red', 'green', 'blue', 'yellow']

def compare_length(c1, c2):
if len(c1) < len(c2): return -1
if len(c1) > len(c2): return 1
return 0

print sorted(colors, cmp=compare_length)

Better

1
print sorted(colors, key=len)

The original is slow and unpleasant to write. Also, comparison functions are no longer available in python 3.

Call a function until a sentinel value

1
2
3
4
5
6
blocks = []
while True:
block = f.read(32)
if block == '':
break
blocks.append(block)

Better

1
2
3
blocks = []
for block in iter(partial(f.read, 32), ''):
blocks.append(block)

iter takes two arguments. The first you call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the second is a sentinel value.

Distinguishing multiple exit points in loops

1
2
3
4
5
6
7
8
9
def find(seq, target):
found = False
for i, value in enumerate(seq):
if value == target:
found = True
break
if not found:
return -1
return i

Better

1
2
3
4
5
6
7
def find(seq, target):
for i, value in enumerate(seq):
if value == target:
break
else:
return -1
return i

Inside of every for loop is an else.

Looping over dictionary keys

1
2
3
4
5
6
7
8
d = {'matthew': 'blue', 'rachel': 'green', 'raymond': 'red'}

for k in d:
print k

for k in d.keys():
if k.startswith('r'):
del d[k]

When should you use the second and not the first? When you’re mutating the dictionary.

If you mutate something while you’re iterating over it, you’re living in a state of sin and deserve what ever happens to you.

d.keys() makes a copy of all the keys and stores them in a list. Then you can modify the dictionary.
Note: in python 3 to iterate through a dictionary you have to explicitly write: list(d.keys()) because d.keys() returns a “dictionary view” (an iterable that provide a dynamic view on the dictionary’s keys). See documentation.

Looping over dictionary keys and values

1
2
3
4
5
6
7
# Not very fast, has to re-hash every key and do a lookup
for k in d:
print k, '--->', d[k]

# Makes a big huge list
for k, v in d.items():
print k, '--->', v

Better

1
2
for k, v in d.iteritems():
print k, '--->', v

iteritems() is better as it returns an iterator.
Note: in python 3 there is no iteritems() and items() behaviour is close to what iteritems() had. See documentation.

Construct a dictionary from pairs

1
2
3
4
5
names = ['raymond', 'rachel', 'matthew']
colors = ['red', 'green', 'blue']

d = dict(izip(names, colors))
# {'matthew': 'blue', 'rachel': 'green', 'raymond': 'red'}

For python 3: d = dict(zip(names, colors))

Counting with dictionaries

1
2
3
4
5
6
7
8
9
10
colors = ['red', 'green', 'red', 'blue', 'green', 'red']

# Simple, basic way to count. A good start for beginners.
d = {}
for color in colors:
if color not in d:
d[color] = 0
d[color] += 1

# {'blue': 1, 'green': 2, 'red': 3}

Better

1
2
3
4
5
6
7
8
9
d = {}
for color in colors:
d[color] = d.get(color, 0) + 1

# Slightly more modern but has several caveats, better for advanced users
# who understand the intricacies
d = collections.defaultdict(int)
for color in colors:
d[color] += 1

Grouping with dictionaries – Part I and 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names = ['raymond', 'rachel', 'matthew', 'roger',
'betty', 'melissa', 'judith', 'charlie']

# In this example, we're grouping by name length
d = {}
for name in names:
key = len(name)
if key not in d:
d[key] = []
d[key].append(name)

# {5: ['roger', 'betty'], 6: ['rachel', 'judith'], 7: ['raymond', 'matthew', 'melissa', 'charlie']}

d = {}
for name in names:
key = len(name)
d.setdefault(key, []).append(name)

Better

1
2
3
4
d = collections.defaultdict(list)
for name in names:
key = len(name)
d[key].append(name)

Is a dictionary popitem() atomic?

1
2
3
4
5
d = {'matthew': 'blue', 'rachel': 'green', 'raymond': 'red'}

while d:
key, value = d.popitem()
print key, '-->', value

popitem is atomic so you don’t have to put locks around it to use it in threads.

Linking dictionari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efaults = {'color': 'red', 'user': 'guest'}
parser = argparse.ArgumentParser()
parser.add_argument('-u', '--user')
parser.add_argument('-c', '--color')
namespace = parser.parse_args([])
command_line_args = {k:v for k, v in vars(namespace).items() if v}

# The common approach below allows you to use defaults at first, then override them
# with environment variables and then finally override them with command line arguments.
# It copies data like crazy, unfortunately.
d = defaults.copy()
d.update(os.environ)
d.update(command_line_args)

Better

1
d = ChainMap(command_line_args, os.environ, defaults)

ChainMap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python 3. Fast and beautiful.

Improving Clarity

  • Positional arguments and indicies are nice
  • Keywords and names are better
  • The first way is convenient for the computer
  • The second corresponds to how human’s think

Clarify function calls with keyword arguments

1
twitter_search('@obama', False, 20, True)

Better

1
twitter_search('@obama', retweets=False, numtweets=20, popular=True)

Is slightly (microseconds) slower but is worth it for the code clarity and developer time savings.

Clarify multiple return values with named tuples

1
2
3
4
# Old testmod return value
doctest.testmod()
# (0, 4)
# Is this good or bad? You don't know because it's not clear.

Better

1
2
3
# New testmod return value, a namedTuple
doctest.testmod()
# TestResults(failed=0, attempted=4)

A namedTuple is a subclass of tuple so they still work like a regular tuple, but are more friendly.

To make a namedTuple:

1
TestResults = namedTuple('TestResults', ['failed', 'attempted'])

Unpacking sequences

1
2
3
4
5
6
7
p = 'Raymond', 'Hettinger', 0x30, 'python@example.com'

# A common approach / habit from other languages
fname = p[0]
lname = p[1]
age = p[2]
email = p[3]

Better

1
fname, lname, age, email = p

The second approach uses tuple unpacking and is faster and more readable.

Updating multiple state variables

1
2
3
4
5
6
7
8
def fibonacci(n):
x = 0
y = 1
for i in range(n):
print x
t = y
y = x + y
x = t

Better

1
2
3
4
5
def fibonacci(n):
x, y = 0, 1
for i in range(n):
print x
x, y = y, x + y

Problems with first approach

  • x and y are state, and state should be updated all at once or in between lines that state is mis-matched and a common source of issues
  • ordering matters
  • it’s too low level

The second approach is more high-level, doesn’t risk getting the order wrong and is fast.

Simultaneous state updat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mp_x = x + dx * t
tmp_y = y + dy * t
# NOTE: The "influence" function here is just an example function, what it does
# is not important. The important part is how to manage updating multiple
# variables at once.
tmp_dx = influence(m, x, y, dx, dy, partial='x')
tmp_dy = influence(m, x, y, dx, dy, partial='y')
x = tmp_x
y = tmp_y
dx = tmp_dx
dy = tmp_dy

Better

1
2
3
4
5
6
7
# NOTE: The "influence" function here is just an example function, what it does
# is not important. The important part is how to manage updating multiple
# variables at once.
x, y, dx, dy = (x + dx * t,
y + dy * t,
influence(m, x, y, dx, dy, partial='x'),
influence(m, x, y, dx, dy, partial='y'))

Efficiency

  • An optimization fundamental rule
  • Don’t cause data to move around unnecessarily
  • It takes only a little care to avoid O(n**2) behavior instead of linear behavior

Basically, just don’t move data around unecessarily.

Concatenating strings

1
2
3
4
5
6
7
names = ['raymond', 'rachel', 'matthew', 'roger',
'betty', 'melissa', 'judith', 'charlie']

s = names[0]
for name in names[1:]:
s += ', ' + name
print s

Better

1
print ', '.join(names)

Updating sequences

1
2
3
4
5
6
7
names = ['raymond', 'rachel', 'matthew', 'roger',
'betty', 'melissa', 'judith', 'charlie']

del names[0]
# The below are signs you're using the wrong data structure
names.pop(0)
names.insert(0, 'mark')

Better

1
2
3
4
5
6
7
names = collections.deque(['raymond', 'rachel', 'matthew', 'roger',
'betty', 'melissa', 'judith', 'charlie'])

# More efficient with collections.deque
del names[0]
names.popleft()
names.appendleft('mark')

Decorators and Context Managers

  • Helps separate business logic from administrative logic
  • Clean, beautiful tools for factoring code and improving code reuse
  • Good naming is essential.
  • Remember the Spiderman rule: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Using decorators to factor-out administrative logic

1
2
3
4
5
6
7
# Mixes business / administrative logic and is not reusable
def web_lookup(url, saved={}):
if url in saved:
return saved[url]
page = urllib.urlopen(url).read()
saved[url] = page
return page

Better

1
2
3
@cache
def web_lookup(url):
return urllib.urlopen(url).read()

Note: since python 3.2 there is a decorator for this in the standard library: functools.lru_cache.

Factor-out temporary contexts

1
2
3
4
5
# Saving the old, restoring the new
old_context = getcontext().copy()
getcontext().prec = 50
print Decimal(355) / Decimal(113)
setcontext(old_context)

Better

1
2
with localcontext(Context(prec=50)):
print Decimal(355) / Decimal(113)

How to open and close files

1
2
3
4
5
f = open('data.txt')
try:
data = f.read()
finally:
f.close()

Better

1
2
with open('data.txt') as f:
data = f.read()

How to use locks

1
2
3
4
5
6
7
8
9
10
# Make a lock
lock = threading.Lock()

# Old-way to use a lock
lock.acquire()
try:
print 'Critical section 1'
print 'Critical section 2'
finally:
lock.release()

Better

1
2
3
4
# New-way to use a lock
with lock:
print 'Critical section 1'
print 'Critical section 2'

Factor-out temporary contexts

1
2
3
4
try:
os.remove('somefile.tmp')
except OSError:
pass

Better

1
2
with ignored(OSError):
os.remove('somefile.tmp')

ignored is is new in python 3.4, documentation.
Note: ignored is actually called suppress in the standard library.

To make your own ignored context manager in the meantime:

1
2
3
4
5
6
@contextmanager
def ignored(*exceptions):
try:
yield
except exceptions:
pass

Stick that in your utils directory and you too can ignore exceptions

Factor-out temporary contexts

1
2
3
4
5
6
7
8
# Temporarily redirect standard out to a file and then return it to normal
with open('help.txt', 'w') as f:
oldstdout = sys.stdout
sys.stdout = f
try:
help(pow)
finally:
sys.stdout = oldstdout

Better

1
2
3
with open('help.txt', 'w') as f:
with redirect_stdout(f):
help(pow)

redirect_stdout is proposed for python 3.4, bug report.

To roll your own redirect_stdout context manager

1
2
3
4
5
6
7
8
@contextmanager
def redirect_stdout(fileobj):
oldstdout = sys.stdout
sys.stdout = fileobj
try:
yield fileobj
finally:
sys.stdout = oldstdout

Concise Expressive One-Liners

Two conflicting rules:

  • Don’t put too much on one line
  • Don’t break atoms of thought into subatomic particles

Raymond’s rule:

  • One logical line of code equals one sentence in English

List Comprehensions and Generator Expressions

1
2
3
4
5
result = []
for i in range(10):
s = i ** 2
result.append(s)
print sum(result)

Better

1
print sum(i**2 for i in xrange(10))

First way tells you what to do, second way tells you what you want.

缠中说禅-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续-4

《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续四(2007.3.6)

一、中国崛起的真正秘密

在喜欢谈论所谓的中国崛起,但除了本ID,没有一个人真正明白中国崛起的真正秘密。
本ID这可不是瞎吹,本ID和那些能和最高层的人上课的所谓智库不时也当面侃侃,这类人的思想深度到哪里,本ID听个开头就一清二楚。
虽然他们的角色也决定了他们的研究不可能刨根问底,但更实质的问题,就算让他们刨根问底,也就是这水平了。
至于那些抄袭鬼佬的汉奸、装神弄鬼的国学小丑、民间巫人,就更不必说了。


中国崛起,离不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性在国际层面的展开。

当然,如果觉得资本主义这个词语有点刺眼,那就叫市场经济吧,甚至就更欲盖弥彰地叫现代经济吧。
前面已经给出了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增长的缠中说禅定律: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
这两化的程度,可以将市场经济按发展程度划为不同的阶段,而这两化,在现实的演化中出现同趋向性。



最原始的阶段,就是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都极为低下的阶段,这种阶段,往往呈现出类似原始社会模式的社会经济形态,这里涉及社会形态的缠中说禅定律:社会形态发展呈现典型的自相似性,也就是说,构成某种大形态发展序列的具体形态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与大形态发展序列相似的发展序列。
斯大林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就是这种典型的市场经济形态里的原始社会形态,而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其原始社会形态,是以封建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前的混沌过度为形态的。以上这些话,绝对的前无古人,足够后来者去抄袭了。


当然,还包括后面这些前无古人、也无须来者的话:
市场经济原始社会破裂后,就进入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扩展的原始积累时期,这时候,市场经济往往出现出一种最有活力、最有扩张性,如同军事奴隶制游牧民族般的强悍。就如同成吉思汗的铁蹄可以轻易扫掉比他程度高多的文明,这市场经济奴隶社会形态的时期,是所有经济大国崛起的真正力量所在。人类开始资本主义以来,所有的经济大国崛起,都离不开这种形态。注意,大国与经济大国,有着一定的区别。像前苏联这种,站在经济的角度,从来算不了大国。18、19、20世纪,欧美的经济以及其后的军事扩张,都是以这种资本主义奴隶社会形态最强悍的扩张力为其根基。但,最终所有的军事殖民都几乎以失败告终,而经济、文化上,却是无比的成功,这也可以看出经济、文化的深刻腐蚀性。经济、文化上资本主义的军事奴隶制游牧民族般的强悍,是比纯粹的军事强悍更有力、更本质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在自相似中,美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征服比成吉思汗的铁蹄更有力。



由于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当某些国家完成市场经济奴隶社会形态时,后来的国家才刚进入这种场经济奴隶社会形态,因此,一场如同历史上游牧与农耕民族的征服与被征服游戏就不断展开。其实,在思想历史上,也有同样的情况出现。思想历史上的奴隶社会阶段,是所有文化形态中最有活力的时代,这个时代,也就是所谓思想历史上的轴心时代,人类其后的所有思想,从根本上,从来没有超越那个时代。



抛开一切名言的缠缚,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这如游牧对农耕的征服游戏。当中国制造、中国因数在全球涌动时,不过是市场经济自身演化法则的现实演示而已。最可笑的是那些所谓自由经济的信徒,当这市场经济无形的手所推动的游戏已经危害到他们主子的利益时,他们就颤抖了,他们就要拿起大棒了,他们就要歌颂起那封建农耕资本主义的种种美好来,却忘了他们的主子也是踏着市场经济奴隶社会的血腥而来。显然,只要中国继续保持这种被汉奸主子称为野蛮的经济铁蹄的快速奔驰,成吉思汗席卷天下的一幕就会在经济领域再次上演。汉奸们叫床不爽,要怪,就怪那所谓的无形的手如此地辣手摧草。

二、中国今后的发展,最有现实意义的无非是两条路子:

1、继续让无形的手发挥作用,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产生的无情动力去征服那些汉奸主子、市场经济牧师、资本主义信徒,

继续用强大的经济铁蹄去开疆拓土,占据资源、捣毁一切经济的壁垒。这种方式,肯定要引发无数经济、政治甚至军事上的摩擦,但这是一种大开大合的游戏,用直白的话,就是玩的都是悬的,玩的就是心跳。
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让市场经济的逻辑无情地贯彻下去,让所有人的欲望无限地扩展,让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等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继续扩展下去,成为一个战车,捣毁一切阻隔,在最后的大决战中成就霸主地位。
用中国传统的路子,这是阳刚的路子。
这个路子当然也是一个路子,按这路子走下去,就必须外刚内柔,将市场经济内在血腥所隐含的内在暴虐动力发挥到极致,这是走乾卦的路子。

2、对所谓无形的手,实质就是人类欲望的肆意扩展进行有计划的调控。

市场经济无形的手制造的动力,如同人的欲望制造的性能力。
按道家的玩法,第一种方法就是肆意欲望,采阳补阴,广采面首而成就之。第二种就是控制转化欲望,采自身的大药而成就之。
中国经济欲望萌动的性能量,如何通过内在的修炼而成就,就是第二种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游牧军事的强悍就在于,内在的欲望超越了现有的条件,在内部不能消耗这种能力,因此只能向外扩张去消耗,就如同那荷尔蒙所萌动的春情在夜色中无可阻挡地挥霍。
如果能转化这种挥霍,化为打通任督奇经的能量,则可成就自身的超越。
如同人体,饱暖思淫,经济发展的积累在不平衡的无保障状态下,那些过于饱暖的、占据社会有利资源的,必然转化为投资的冲动;
而饱暖不足的,没有社会资源保障的,必然大量储蓄而拒绝消费。
投资在消费不足的国内市场不能得到宣泄,就必然走如游牧军事的道路。
游牧军事中的人,只不过是战争的机器,而市场经济这阶段的人,不过是经济的机器。
显然,如何把经济剩余化为对人的经济生存的总体保障,就是这转化的最重要前提。
3、4年前本ID写正文时,用有点戏谑但实质严肃的口吻说要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转化为让中国最贫穷的1亿家庭成为10万元户,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
当然,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现在不断展开的反哺三农,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但这力度还是太低,如果真玩这模式,就要加大力度,用经济能量冲破社会结构的脉络,通则不疼,当完整有效的、涉及住房、医疗、教育等的保障体系被有效建立,那消费的瓶颈才能真正有效打开,内需拉动才可能真正出现,一个最强大内需支持的国际化大市场才可能形成。
一旦这个有最强大内需支持的国际化大市场高效运转起来,就如同人体大周天的运行,生生不息,一切外邪又何足挂齿,都被采而化之了。这样,外柔内刚,走的是坤卦的路子。

人民币,就是中国经济性能力的现实体现。一个阳痿是无性能力可言的,一个货币疲软的国家也是无性能力可言的。
中国的崛起,就如同性能量充足后的自然反应,无须多论。但目前的关键就是,汉奸们企图把充满能量的中国当面首卖到他们年老色衰的主子那里玩断臂山,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中国目前的性能量只有上面两种可接受的解决方式:把汉奸的主子当面首给采阳补阴了,把他们全给吸干,成就采阳神功;或者就是自我修炼,把性能量转化为打通经络的利器,到时候,采阳神功也自在其中。

只要是这两条路,无论乾坤、刚柔,都是正道,至于走哪条,关键是机缘时机及相应的人才等的配合问题。
而且这两条路子本来就可以并行,采阳不妨修身,修身更能采阳,只要不听汉奸的引诱被卖去当面首,一切都好商量。
至于如何根据当下的能量,在国家间不平衡分布与国内不平衡分布下采取相应的现实对策,就是后面逐步展开的话题了。

三、相对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转型及金融重构

无论对于媒体还是专家,流动性过剩的流动性,业已过剩。一切经济现象,只要被贴上流动性过剩标签,就被描画成洪水猛兽。然而,竟无人追问,这棒杀一切的流动性过剩,真是矛盾之根本吗?以水为喻,河伯之水注于小泽,流动性过剩泛滥而洪水滔天,若注于大海,又何来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关键不是洪水如何凶猛,而是注之小泽还是大海。

流动性过剩,只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与相应的经济、金融等结构所构筑的当下资金吞吐能力相关。洪水,只能疏导而不能截堵,任何用各种行政、金融手段来截堵流动性过剩的,鲧就是其命运。而只有将水道疏导而使之归于大海,才能彻底对治流动性过剩。资金如水,有着各种存在形态。地球水循环之所以能稳定维持,就在于各种形态之间能顺畅转换,而金融结构对经济的存在,与之类似。储蓄、债券等如同大海,股票、期货等如同冰川,生产、消费等如同江河云雾。各种资金形态能否顺畅转换,其前提在于是否有对海量资金能进行长期有效吸纳的资本市场。一个强大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非但不是流通性过剩的罪恢祸首,而且只有超常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才是解决相对流通性过剩的正途。

目前,中国正面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需要对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这一切同样迫切要求一个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而相对中国当下金融结构而存在的流通性过剩,为此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那些把流通性过剩归罪于资本市场的人,不仅倒因为果,而且本末倒置。目前的流通性过剩非但不是一个具有高度危害性的经济现象,而且还是中国完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的必要前提。没有完善的金融结构、强大的资本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强大、有效的资源配置,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可见的未来,特别在人民币币值依然有着广阔上升空间而中国贸易顺差的趋势依然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相对流动性过剩必将是中国经济的常态,从而为中国资本结构、融资结构、财富结构等升级换代提供契机与动力。在不可逆转的资本全球化历史潮流中,中国必然崛起的标志不是成为一个制造大国,而是要成为资本大国,只有成为资本大国,才有真正的经济大国可言。资本大国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个能容纳海量资金以及充分流动性的金融市场。而一个超常规发展的资本市场,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

目前出现的相对流动性过剩,归根结底是因为前期经济转型及金融重构的步子迈得太小,资本市场的扩张速度太慢,对中国成为资本大国的速度估计太低所致。在2002-200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864亿美元快速增长到10663亿美元时,金融市场的建设步伐却严重滞后。到如今,国债、债券等基础性市场的规模依然严重偏小,而创业板继续在无休止的创业设计中,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一如既往地只闻其声,金融衍生品市场带来的更是一次次关于风险的口水战。而同时,那些号称国外资金流入制造流动性过剩的言论却甚嚣尘上,但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在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最大资本大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金融市场必将超大规模地吸纳全世界的资金,现在这些流入的资金与之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瓢。

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不是流动性过剩、不是通货膨胀、不是其他任何可能的经济现象,而是在资本全球化这当下最大的历史潮流中错失发展的机遇,使得中国的资本大国之梦永远是梦。任何经济现象,都有相应的破解方式,但历史性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错失就是永远的错失,这才是面对当下一切经济现象时必须保持的一个最基本视角。站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资本大国的历史进程中,按照相应规模与标准重构金融市场,超常规地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从而驾御流动性过剩,使之万流归海,为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型提供强劲而又可控的动力输出,这才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根本之道。

缠中说禅-2007-08-18-总市值超GDP后的泡沫化生存

发布时间:2007-8-18 15:23:13 查看:[ ] [双击滚屏] 栏目:名家视点

在3月19日的杂志创刊号,本栏目的首篇文章“神州自有中天日,万国衣冠舞九韶”,给出了本轮大牛市的一个基本判断,


就是至少再延续20年、上升3万点,这个观点依然有效,没有任何需要修改的地方。

在同一文章中,更给出了本轮行情第一阶段走势的基本特征,现引用如下:

### “第一阶段行情,伴随着中国股市本身的制度性、结构性完善,其后,中国股市才真正具备参与全球化盛宴的资格。全流通、整体上市、两大交易所的功能重组、人民币逐步可自由兑换等,都不过是这种制度性、结构性完善的必然步骤。
这一阶段,行情最主要体现在以权重股为代表的成分股上。在总市值超越GDP之前谈论股市的泡沫是可笑的,在中国股市总市值超越其GDP之前,第一阶段行情不会结束。”

显然,这个“在中国股市总市值超越其GDP之前,第一阶段行情不会结束。”的判断已经被今天的事实所证明,因为,目前中国股市总市值已经超越GDP,但第一轮的成分股行情依然在延续中。如果,对何谓第一阶段的成分股行情还有所疑问,那么这段时间,中国股票市场大象狂舞的情形,应该给这种成分股行情一个最好的注释。

在这样一个市值超越GDP的历史性事件如期到来之时,必须给行情今后的发展定一下性。在市值超越GDP后,中国资本市场将进入第一阶段成分股行情的泡沫化阶段,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将进入总市值超GDP后的泡沫化生存状态。

正如上面引文所说“在总市值超越GDP之前谈论股市的泡沫是可笑的”,而在总市值超越GDP之后,谈论股市的泡沫,就是十分必要了。
如果把GDP当成总市值波动的中枢,那么在其下,可以说市场被结构性低估,而在其上,就是出现结构性泡沫了。

显然,GDP是变动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总市值的波动中枢也将不断上移,今天的泡沫,可以就是明天的低估,这一切都必须动态去看。
出现结构性泡沫并不意味着市场就没有上涨的理由,而是说这种上涨,其基础上存在被这波动中枢回拉的压力,一旦市场上涨的中短期理由不足以抗拒这种回拉,
那么无论上涨使得总市值向上远离GDP30%还是300%,最终的回拉都将导致相应级别的调整。


如果说4500点附近对应目前GDP比较肯定的中枢,那么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使得20年后的GDP至少达到目前美国的水平,
也就是说,一个100万亿人民币的GDP值是十分正常的,相应资本市场的中枢位置至少上移到23000点附近,
而那时候,中短期波动让指数上冲到30000多点甚至50000点,都是可以想象的。
市场总要波动的,市场可以围绕中枢去波动,但绝对不排除市场的波动大幅度去远离中枢,只是这种远离后都必然导致回拉的修正而已。

远期目标且不讨论,回到第一阶段这种泡沫化生存状态下,唯一能站在长期角度抗拒泡沫的,就是成长性带来的中枢上移,一旦成长性不足以支持这种中枢上移,那么大规模的泡沫破裂就是天经地义的。
而且,这种泡沫的破裂,往往导致中短期走势跌破中枢,形成一个新的低估,这又构成良好的中长期介入机会。

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泡沫化生存之所以还不构成大规模的压力,就在于,即使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大型的成分股,站在世界资本市场的历史发展中,依然属于高速成长股。因此只要这种状态依然存在,那么一个适度的泡沫化生存反而是合理且理所当然的。

不过,市场行情总是从非理性开始,又在非理性中结束,没有疯狂的低估,就没有疯狂的牛市行情;同样,没有疯狂的泡沫,就没有疯狂的熊市造就新的历史性低估介入点。

第一段成分股行情,最终必然在疯狂的泡沫中结束,在这疯狂的泡沫被制造过程中,反而能获取高额利润。

如果说低估回到中枢可让股票上涨10倍,那么疯狂的泡沫甚至有更强的能力。

对于任何市场的参与者,耐心等待市场的疯狂,在市场的疯狂中等待最后的卖点,是一个最重要、最值得培养的能力。

显然,目前市场最疯狂的状态依然没有出现,外围因素制造短期的波动反而有利于市场能量的积累。

在泡沫制造能力被充分发挥之前,市场不会最终逆转,第一阶段的成分股行情不会结束。

不再战略性买进、只战略性持有,等待市场疯狂、等待第一阶段长线卖点的出现,是泡沫化状态下最应采取的策略。
(本刊特约高级顾问 木子)

缠中说禅-2007-10-16-中国股市的未来依然美好

发布时间:2007-10-26 18:59:06 查看:[ ] [双击滚屏] 栏目:名家视点
中国股市的未来依然美好

大盘如期在本栏9月所写“2007年末行情分析”一文中所强调的6100点见顶回落,在该文中有如下分析:“由于去年大盘涨幅是130.43%,收盘在2675.47点,按相应比例,6165点成为今年一个标杆式的点位。
还有,深圳成分指数在96年的行情中,也如本次上海指数一样略微跌破1000点后展开,而前者最终在6100点上见大顶,因此6100点附近是后者行情一个特别值得留意的位置。”

还有结论性的一段:“反之,一旦资金面的肆虐超乎合理范围,那么大盘将演化为一种疯狂走势,即在今年内强行突破上面所说的6100点区域,这样,一次超530级别的调整将难以避免。”
现在,大盘出现了6100点后的大幅回落。

在写作本文时,周四大盘正经历一轮大跌,创出本轮调整新低,个股大幅普跌,两市红盘个股只有100只左右,而跌停板个股高达400余只。究竟中国股市的未来如何,是否如97年那样,6100点后成为一轮特大调整的开始,从此进入漫漫熊途,这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显然,目前的6100点和97年深圳成分指数的6100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而要认清楚这点,只要观察两者不同的经济背景就可明了。

中国经济和股市的未来依然美好,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一切支持长期牛市的因素依然存在。

对中国股市的长线蓝图,在本栏的首篇文章“神州自有中天日,万国衣冠舞九韶”中已经明确描画。

当时,大盘还在3000点下风雨飘摇,而该文中明确指出:“在总市值超越GDP之前谈论股市的泡沫是可笑的,在中国股市总市值超越其GDP之前,第一阶段行情不会结束。”

后来,这一切都实现了,而且,到目前为止,这第一阶段的行情依然没有结束,在本轮中级调整结束后,这第一阶段的行情依然将要继续展开,依然将要继续创出新高,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目前需要的是中级调整。为了中国股市的未来,这个中级调整是必须的。用一个合理的调整去积聚新的能量,让市场的中长期走势更加稳健,使得20年以上大牛市的基础更加牢固,这是必须也是必然的。

试想,如果中国大陆股市也如前些年中国台湾、日本式地醉生梦死一次,然后是十几、二十年的大熊市,最终害的是谁?

特别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的转型还没完全结束,新的经济结构与经济运行方式还没完全构建完成,一旦资本市场被毁,经济转型所需要的核心动力就将彻底丧失,最终将伤害到实体经济,而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所有人的生活。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对于目前中国社会的意义,如何评价都不过分。

中国经济、中国股市,需要的是长牛,而不是疯牛。

中国股市的牛市依然延续,中国股市的未来依然是世界上机会最多、潜力最大的,有着最远大的前途,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必须面对的暴风雨,只是让它更健康。如果没有这样的大视野,那么在市场上注定不可能成功。

中国股市充满机会,未来无限。而这机会、未来如何成为你自己,这才是对每个人最重要的问题。这市场不怕做错了,只怕死不改错。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操作,大概上面这个问题,就能更好地找到正确的答案了。

对于今后的市场,中字头为代表的权重股与二、三线题材股,依然成为市场的两个重心。目前,题材股已经大幅度回落,这为今后的行情留下伏笔。

而中字头权重股,在中石油回归前后,依然会有表现机会,


但其后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当很多的中字头股票都成为相应行业世界市值第一的公司,而其业绩却远远低于其国外的同行,这巨大的反差如何让持有者底气十足,
除了继续画饼,是否还有更新鲜的说辞?

资产注入与整体上市是一个题材支持,但站在中长线的角度,这确实远远不够。

本轮中级调整最终的幅度,将取决于中字头为代表的权重股的补跌动力,这里存在一个变数,就是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

如果这时间很快到来,那这补跌之前,反而会有一个更疯狂的上涨,制造出更大的泡沫,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最终调整的幅度与时间将大为增加,
这也是本栏一直反对目前推出股指期货的原因之一。

(本刊特约高级顾问木子)

缠中说禅-2008-04-本轮调整是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缺陷的总暴露

发布时间:2008-4-3 18:34:21 查看:[ ] [双击滚屏] 栏目:名家视点

本轮从6124点开始的大调整,暴露了诸多的问题,一些成熟市场中绝对不可能出现的问题成为这次调整中最惹人注目的中国式现象,可以这样说,本论调整是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缺陷的总暴露。由于问题太多,我们只选择其中两个基本的问题进行展开分析。

一、 中国资本市场依然不具有成熟资本市场所应当具有的经济地位。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其市场中心地位的就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国家级的大事。看看,这次次贷危机,美国股市的实际跌幅度一点都不大,连20%都没有。但已经是朝野倾动而出,用尽一切的金融、财政、政府等的资源来稳定资本市场。为什么在美国以及西方所有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具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资本市场代表了他们经济结构的核心,资本市场的所有运作后面都代表着最大多数人的广泛利益。也就是说,这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经济已经进化到如此的境地,绝大多数公民的经济利益都与首要地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分秒不可相离。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然,没有任何的政府、任何的管理机构敢对资本市场有丝毫的怠慢。

而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地位,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依然在极为落后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资本市场可以说暂时只是一种经济小点缀,本质上,在经济结构中还没有任何实质的地位。

因为,在中国,目前与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联的,只是所谓少部分中产阶级以上阶层的人的利益,而目前中国更多数的人,是与资本市场无关的,而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与资本经济相对无关的经济结构。而在整体的国家经济利益的取向中,牺牲少数以换取多数,显然是一个最容易被采纳的选择。

因此,例如在诸如现在CPI与GDP的两难抉择中,资本价格的压制又被人错误地认为是压制CPI的好手段,因此,牺牲资本市场就成为最符合这种经济逻辑的必然选择了。


可以断言,在中产阶级以上阶层占据社会人口最大部分之前,这种利益的偏向都无可避免,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不仅会对诸多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绝对不能解释在对待资本市场的问题上多年来的中国式反复与游移。

由此,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保护投资者利益之类的话永远只停留在口头阶段,而实际上,一旦经济有所风吹草动,第一个被牺牲的就是资本市场以及其中的投资者。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诸多特有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有这个最大的利益分配的原始结构在其中起着作用,在这个结构被经济的发展进步所彻底改变之前,这一切不会有根本的改观。

二、管理层的服务型政府原则暂时只能是原则,远未到可以实现之时。

按照服务型政府的原则,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本质上是市场的服务者,但现阶段,显然远远达不到如此的要求,否则,例如平安事件,就不会一拖再拖、几个月都毫无结果。而对于一个服务型的机构,这是显然的不作为行为,应该受到相应的监督、纠正甚至惩罚的。可现实是,这都被当成是理所当然的,管理机构的衙门习气使得这一切不正常地正常化了。

而衙门型的管理机构与服务型的管理机构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为完全脱离实际,所有的应对措施都严重慢几拍。例如,过去两年,面对快速的上涨,最简单的经济学常识都可以提供最简单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快速加大供给。而供给的加大是要有时效性的,过了那时间,这措施就对不上点了。那么,请看实际上管理机构不仅没有加大供给,反而是提供了流通比例极低的疑似非法蓝筹,这难道不是典型的火上加油吗?


衙门型管理机构,甚至可以有这样一种可怕的思维,跌比涨好,跌就是安全,资本市场里的人的行为最好都完全统一到银行存款行为上去,这样就不惹事,不惹事就是最大的好事。正因为这十几年那如此思维的存在,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走势都显示出最大的投机性,因为大家都知道上涨的时日无多,一旦有机会就变本加厉地投机,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把最大的利润拿到手。

正因为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心态都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所以,那种稳健的长线行情就不可能真正出现,大起大落成为真正的常态。而这时候,还提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就成为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成为衙门型管理机构语言的一个标准范本。请问,一年不到,从3400点到6124点又回到3400点还不是大起大落?一个已经是事实的东西,还能或还需要防止什么?

看清本质,你才能有真正的力量。上面的两个问题,只是这次暴露问题的一小部分,而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问题就是,绝大多数人包括管理层在内并没有真正在实质上彻底地理解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的核心、平台式地位。对资本市场,依然严重地存在着一种工具化的认识。

中国金融、经济的未来一定是资本市场,这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真切认识这一点,只能让我们的资本之路发生更多的曲折、错失更多的机遇,使得我们最终达到的经济高度受到损害。

缠中说禅-2007-07-07-看待当前资本市场必须具有的基本智慧

发布时间:2007-7-7 2:16:49 查看:[ ] [双击滚屏] 栏目:名家视点

无论管理层还是投资者,对当前资本市场都应具有如下基本智慧:

一、资本市场不仅能成为经济的晴雨表,更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体经济的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起点的资本市场大变革,将导致生产力更大程度的释放。
实体经济层面的生产力释放,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产物,


而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才能也必然出现影响更为深远的生产力在资本层面的大释放。
资本市场不仅能成为经济的晴雨表,更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二、社会的财富观念将被彻底改变,由此带来社会结构与思想的深刻变革

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后,物质决定意识,必然导致社会大众财富观念的变化。
建立在实体经济上的有形财富旧观念的被打破,以虚拟经济为基础的无形财富新观念的被建立,都是不随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而具有新型财富观念的人所构成的社会,其结构与思想必然发生深刻的变革。
一个围绕资本市场而构建的经济体系将逐步形成,资本市场将成为经济结构的关键点,资本市场所构建的文化、观念,将逐步渗入到社会文化、观念之中,将深刻地影响所有人的生存状态。
资本化生存,将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状态。

1
2
社会大众以虚拟财富为荣, 不在争夺有形的房地产 黄金 厂房 等实体资产
可能要数十年以后吧

三、虚拟经济本质上不可调控,只能进行有效监管

虚拟经济用股权制度设计把未来财富以证券化等虚拟形式体现在现有资产价格上,虚拟经济以预期为变量、面向未来,与实体经济以过去积累为依托有着本质区别。
证券化资产价格必然提前反映对经济的未来预期,该预期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由此构成了市场的波动。
虚拟经济中,涨就涨过头、跌也跌过头,价格偏离所谓合理价值是常态。
任何一个人,买入股票只因为他预期要涨,卖出股票只因为他预期要跌,预期的理由各色各样,但预期的本质是一样的,市场走势本质上是各种预期的合力构成,反映着当下市场总体对未来的预期。
而所谓调控,本质上只是让市场预期发生改变,但改变不了市场走势只是各种预期合力的本质。
人不是上帝,人的预期从来都不可能精确、划一,所有关于理性预期的假设都将被市场所打破,一个以调控为主的资本市场,其中的调控者注定要在打压与救市之间疲于应付。

四、资本化生存,给任何人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在实体经济层面,一个人要成功,获得商业利益,必须花大量时间应酬于各种社会关系中,而在资本化生存的虚拟经济中,给任何人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一个人,完全依靠自己智慧独立去战胜市场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一个人是否成功,完全可以更多地依靠个人的修养与修为,而不用看任何人的面色,甚至与年龄、体力、性别都不再密切相关。
在资本化生存的虚拟经济中,世界更平面,任何人与成功及失败的距离都更短。成功,能顷刻间变成失败。任何级别的财富,在资本市场中都不值一提。对于个人来说,一个全新的机会、一个全新的世界,一切都将被全新定义。当然,这里有所谓的领跑者,但这些人与失败的距离并不比任何一个所谓落后者与成功的距离更远,而这个距离,由每个人的贪婪、恐惧与智慧相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最后说说市场走势,

6月市场如本栏69日文章所论,主要在1/2线与月线间反复震荡。
由于二季度K线带500点上影,因此将压制三季度走势。

7月,1/2线将上移到4159点,站稳该线前,大盘不可能展开象样行情。

7月关键依然是5月均线,如果没有效破,那么大盘还有机会走三角形整理,否则,一个再次考验65日低点的平台型整理将不可避免。

调整到半年,最好的年线附近的整体上市、大重组、中小型成长股,将是中期可以重点关注的对象。

(本刊特约高级顾问木子)

缠中说禅-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续-2

《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续二(2007.2.1)

目前有关流动性过剩的言论甚嚣尘上,且不说这类30万亿热钱等言论的无中生有与可笑无聊,就算真的有所谓的流动性过剩,也是理所当然的好事。续一中说了,“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秘密,而在“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的爆发期,这种流动性过剩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中国目前正处在该爆发期的启始阶段。

在三、四年前写的正文里,中国的崛起在货币上必然表现为一个新的大资金池子的逐步形成,由于各种原因,原来的池子很小,与中国的地位根本不相称。
但一个大国,在当代社会,必然首先是一个资本大国,现在提什么制造大国之类都是不得要领,大国,首要的是成为资本大国,而只有成为资本大国,才有真正的大国可言。
而资本大国的首要前提,就是一个巨大的资金大池子,全世界的资金都汇聚其中。
而在这个池子逐步形成的过程里,流动性过剩就一定是常态。因为水总是比池子扩张的速度快,而且经常是水漫过的地方,就自然成了池子的一部分,特别在一个小池子变成大池子的过程中,这就更为正常了。

1
2
3
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地步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区域性资本市场


有人经常用97年泰国来说事,中国和泰国是一回事吗?
为什么美国大得多的资金流动都不会出现问题?
很简单,就是美国的池子够大,而中国理所当然地,将会出现如美国一样大、甚至更大的池子,站在这个角度,现在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都不过是池子往外扩时的一种中间形态。

问题不是水太多,而是为什么池子的扩张速度如此慢!是什么原因使得池子的扩张速度如此慢!
而资本市场,从来都是资金大池子一个最重要的部分,一个超常规的资本市场扩张就是这池子扩张中必然也是当然的事情,而且是最重要的事情。

因此,人民币放开以来资本市场的扩张以一种超常的速度出现,是最正常不过了。

就算目前是全流通,按全部的市值算,也就GDP的一半上下,

而美国这比例是多少?且不说GDP的中国速度依然惊人,按目前的速度,7、8年后又翻一翻,那么现在资本市场的扩张速度,只不过是一种补课而已,而且补得还不够好,还应该更好一点。


“资产虚拟化”的大国溢价是一个最常见的现象,同样的资产,在中国和在泰国,价格理所当然地不一样,

就像同一套房子,在北京和在保定的价格是不可能一样的,别说房子了,就算是驴肉火烧,也不可能一样。

其实,人也是资产的一部分,在资本的世界里,富国的人和穷国的人,其人的价格就是不一样,这虽然很不平等,很不所谓人性,但却是现实。

而资产的大国溢价,最终都会反映在资本市场之上。

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对资产的收纳范围必然急剧扩大,一切中国最优秀的资产,必然通过各种途径汇聚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这是支持资本市场成为资金大池子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最坚实基础,而这也是资本市场今后发展的最大动力。不理解这个,是无法理解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意义的。这不单单是一个量上的改变,而是一个根本性的结构改变,成为中国“资产虚拟化”历史进程的最重要标志。


1
同类型的资产 在大国里更安全, 流动性更高 市场更广 因此溢价是正常的

中国“资产虚拟化”历史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就像资本主义在耗尽其所有能量前是不可阻挡一样。无论谁阻碍该进程,最终都只能成为历史的罪人与笑话。